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四章 机遇(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八十四章机遇(三)

    《极品悍妞》这周现代言情类分类强推,请亲亲们继续推荐收藏!

    在三姑的带领下,一行人直向玄真观的方向走去。对于城隍庙,现代的人都不怎么了解,可是它在中国古代,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如三姑前面所言,玄真观建于明朝初年。在旧中国,可以说所有的城市都建有城隍庙,而城隍爷又按时于清明节以及阴历上元节出巡,其规模如同朝中的三品大员出行一般,非常隆重和热闹。

    到了后来城隍庙的权职愈大,不仅管理着全城的治安,而且守御成河、水旱吉凶、冥间事物、士子的科考桂籍,并成为直接向玉皇大帝负责的地方最高神。

    对城隍庙的信仰,在南北朝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中唐时代已相当普遍。到了宋代,几乎天下所有的州府县城都立坛供奉,列入祀典,只是在这个时候,城隍爷还没有正式的住所。到了明朝时期,国家对城隍的敬礼,就又隆重了不少,并且皇帝下诏,于各府州县改建城隍庙,其样式按照州府衙门的款式而建筑。

    据《续文献通考、群把考》记载:hb省的云市,在明洪武二年所建,其至高广视官署正衙,几案皆同,置水土,撒塑像,取其泥涂壁,给予云山,主用丹漆,字涂以金,旁饰龙纹。明太祖还命令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神宣誓就职。自此,城隍庙的名声越发的大了。

    经过大清二百多年,女真族的大举进入,为了巩固人心,满族人采取了尊重汉文化的怀柔政策,把城隍庙建的更加富丽堂皇和神圣。成为了阳间的州城府县的百姓由大清皇帝任命的官员来管理,阴间的鬼魂则由城隍爷来管。

    在每一年的旧历四月的上半月,有的地方则是七月的上半月,便是阴间的中元节,这个节日等于是阳间的春节一般。到了这个时候,阴曹地府各城隍都要给众鬼魂放十四天假,让他们欢度佳节。

    在阳世,这段时期就被称为“中元化帛之期”,说此时给死去的亲人烧化纸钱,都保证能收到,有钱的人家还常常在这段时期请和尚道士诵经来超度亡魂。有的就到城隍庙里举办“”盂兰盆会,出钱请求为自己的亲人做道场。有句老话叫做:七月半,鬼乱窜,便由此而来。

    到了四月十四这一天,鬼期假满,城隍老爷便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入阴曹地府,再还人世间一个和平盛世,于是城隍出驾就成了民间一个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大会。

    关于城隍出驾,三姑也听自己的老辈人们讲过,顺便也给依曾姑侄叙述了一番。

    四月十四这一天城隍出驾,看的人很多,许多人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就是为了观看这一年一度的盛况。街道两旁的人非常拥挤,人们只好把脚跟踮得高高的,望着远处和附近密密麻麻的人群。里面除了孩子们的哭闹声,就只剩下相互拥挤时的谩骂声。

    之后,人群一静,就看见几辆为驱除晦气而烧的浓烟鬼鬼的装着柏树枝子的车子。车到之处,人们的眼睛被熏得泪汪汪的,不少人都忙着用衣袖擦拭着眼睛,另一些人啧拼命的眨着眼睛。紧接着,一群衙役们挥舞着长鞭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一路高呼:“把帽子摘喽!”这一喊,那些看人闹的人们赶紧都把帽子摘下来,不摘下来呆会就得挨鞭子,这算是对阳间的清街开道。

    继之而来的就是阴间的开道神和阴无常。开道神都是一些画着大花脸,穿着奇装异服的,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顶门帆,不是的向众人挥着。人们见之都连连后退,这样就形成了后面的人们拼命伸长脖子、踮着脚尖向前挤,而前面的人都要顶着后面来的巨大压力而连连后退,一时间人们被挤得如同大海中飘摇的小船,人群也如同一个个惊涛骇浪,一时间哭爹喊娘的连成一片。

    阴无常为五对花脸,都手里拿着一柄铁叉,身穿黄马褂,一对对走过去。再后面就是高举铁锁的“鸡脚礼”,之后便是黑白无常,戴着高高的纸帽子,伸出长长的红舌头,手里也拿着帆,对着人们做出一些龇牙咧嘴的怪模样,吓的坐在大人肩上的孩子们都低下了头,紧紧地抱住大人的头不干再吱声。

    出驾的先头队伍一到,摆香案敬神的人家便点燃香烛,在叮当作响的锣鼓声中,三三两两的老婆婆和妇人都在磕头祷告,其中夹杂着把在屋檐或者是窗台上看热闹入了迷的孩子们,下来后找不到父母的哭泣声。只有等这支队伍渐渐远去,人们这次意犹未尽的砸吧着嘴巴,津津有味的谈论着上面某某的扮资,比今天人们看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电影更胜一筹。

    三姑的娓娓道来,把依曾和她姑姑都听得着了迷,这是大家才发现已经到了玄真观的门口。只见这座庙坐北朝南,有大门、过厅、乐殿、大殿、后清宫几个部分组成。

    建筑为琉璃瓦覆盖,卷涌出厦,飞檐四出,建造精致,结构坚实。乐楼高达15米,歇山双层式建筑,飞脊浮雕游龙数条,并装饰着凤凰牡丹,说不出的雍容华贵。

    进入中门,步入院落,一段青石板路接连着第一重大殿,钟亭、鼓楼分左右两边,楼亭下供奉着马王菩萨。经殿宇进入长廊,长廊上挂着许多信徒还原谢神的匾额。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