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八八章 新式望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总得来说,沈括的政治投机可以说是很失败的,不但没有让他得到多少好处,反而让他名声和私德丧尽。因为其屡次投机的行为,其道德品质也常被人非议。他在身后受到了几个时代的冷遇。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又没人给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沈遘传》后,而没有单独列传。

    钟浩觉得沈括为人还是挺厚道的,其本性应该并没有那么恶劣,其政治上的失败,大概主要是因为沈括虽然智商高绝,但实在没有搞政治的情商。这一次次的投机,未必便是其本质上是小人,很有可能在这政治漩涡中,他的情商实在不够用,才一次次的做出错误的选择。

    钟浩觉得想办法让沈括去潜心科研,避开这政治漩涡,或许对他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也能避免他因其拙劣的政治手段屡屡投机失败,而被人非议其私德!

    钟浩虽然有心想改变一下这个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使得他不要因为政治上的各种失败而失色,但是这事儿需要从长计议,徐徐引导,远不是一两次交谈就能解决的。

    钟浩觉得沈括这人分明就是一个后世那种喜欢钻研的学究似的人物,其情商并不是那么高,其实想要在思想上把他引导转变,还是很有可能的。

    一顿酒席,钟浩和沈括两人喝得还是颇为尽兴的。

    沈括和这年代的很多士子一提起行伍之事便很是厌恶不同,他对军旅之事还是颇为感兴趣的。

    他让钟浩讲述了不少对西夏人打交道和作战的事情,对南下平叛的事情也问了许多。

    最后沈括笑道:“为兄对这弓弩也是做过一些研究的,对这大宋军中的制式军弩的瞄准器望山,进行了一些革新,能够让这军弩的射击精度增加了许多,很有效的增加这制式军弩的杀伤力。日后文轩若是还回河西的话,为兄把这图纸给你,你研究一下,到时把这带着新式望山的军弩用上,说不定对你在河西的发展有些作用!”

    钟浩听了忙拱手道:“哈哈,那小弟先谢谢存中兄了!嘿嘿,不过存中兄研制的玩意儿,定然是很棒的,就算不去河西,小弟也颇为感兴趣!”

    “呵呵,那既如此,等有空我便把这漏壶和这带新式望山的军弩的图纸给你一起送过来!”

    沈括这次进京,不但是来参加锁厅试考试的,他还做好了两手打算!他把自己一些有用的研究成果带来了不少,想着若是考不中,看看凭着这些新奇有用的研究能否为某个高官所赏识!

    这次碰到钟浩这样兴趣相投的朋友,沈括还是很大方的!既然钟浩想要见识一下,自然便给他送来。

    钟浩之所感兴趣,是因为他知道沈括在在军事器械上,也是有很多发明和改造的。历史上的沈括曾经主持过大宋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神臂弓升级改装,使其有效射程由二百四十步提高到了三百五十步之远。

    而且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沈括主持军器监时,还研制发明了一种史上最早的“防弹衣”,强弓硬弩也射不穿,呃,其实就是锻造和形制非常特殊的一种铠甲,防护效果非常好。

    当然,无论是是神臂弓改装和“防弹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那时沈括在王安石主政后,他的官职级别比较高以后的事情。

    现在别说这神臂弓还没发明出来,就算发明出来,其实制式工艺也肯定是秘密,也不是沈括这个级别的人可以接触到的。

    不过显然,现在的沈括已经对这军械制造非常感兴趣了。

    钟浩现在倒是对其研制的着装有的改进望山的制式军弩很感兴趣,是以开口说想见识一下。

    人家沈括在这方面比钟浩大方,毫不迟疑的便答应给钟浩图纸了。

    沈括大概也没什么专利概念,也没有什么用于赚钱的意识和打算,他研制这些东西,大概一是出于爱好,二是为了展示其聪明才智,当然估计也有为大宋造点利国利民的东西的愿望。这年代的知识分子还是多少会有一些很朴素的为国为民情节的。

    不管沈括以后在政治上是否有那些拙劣的投机,但起码现在的沈括还是很憨厚直率的,钟浩觉得他还是一个很值得一交的朋友的。

    ………………

    沈括说话很算话,那日回去了便让人把那说好的铜漏壶和带望山的军弩图纸给钟浩送来了。

    在大宋,弓弩这种远程攻击武器,基本就相当于后世的枪械了。和后世枪械属于严格管制物品外,在这个年代弓和弩同样是私藏违禁的武器。

    在大宋,除了弓弩外,其实大枪、马槊这些长兵器,还有铠甲,也都属于私藏违制的物品。

    但显然沈括在研究这军弩望山时,是有制式军弩的!沈括好歹也是个主簿,而且家里也是官宦世家,虽然是文官,但搞上几只军弩来用于研究,还是能办到的。

    而且沈括说他那里有这研制好的带望山的军弩是有成品,不过因为这些东西违制,他不便带来东京,所以只是带着图纸来了东京。

    不过沈括不但给了钟浩图纸,还在上面注明了详细的做法和安装方法,连什么零件所用的什么材料都注明的很详细。

    显然沈括做事儿是非常认真的。

    历史上有很多好东西,往往就是因为记载的过于简单而失传。比如那曲辕犁,在史书上对其形制的记载只有寥寥十一个字,这让后人如何去学习制造,不失传才怪。这也是那些写书著作的文人的通病,往往以为用词越简练越显得出他们的水平。

    可是,你写人物传记这样写可以,你记述一个东西这样写,还要追求越简练越好,那这就有点扯淡了。用那么寥寥的几个字来论述这一项先进的技术和物件,过上几百年,谁能看明白!

    显然沈括在科学研究上还是非常专注的,也没有学上那些文人的酸腐毛病。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的各个研究成果都是有这详细的描述的,这也是为什么《梦溪笔谈》在后世有非常高的地位的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